一 探索篇
90年代中期正是国内西洋杜鹃被炒的火热时期,许多生产企业争先恐后地挤进比利时杜鹃等西洋杜鹃生产的行列。根据从国内外专业人士及参加历届国际国内花木信息交流会上得到的信息,石家庄燕赵种业园艺花卉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冷静的分析后认为:西洋杜鹃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盲目引进生产,只能陷入新的困境。作为一个科研机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必须寻找技术含量高的新项目作为突破口。
1998年省市科技部门经过多方努力为石家庄燕赵种业园艺花卉研究所在科技部争取到了中国-比利时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获得了去比利时考察的机会,并应邀参观比利时五年一届的国际杜鹃精品展会。考察期间,我们看到琳琅满目、品种繁多、花色各异的高山杜鹃,其中大多数是用中国杜鹃原种杂交培育出来并被广泛应用于庭院种植,心底感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让名花重归故里,作为杜鹃花资源的大国,绝不能只在国外的花园中欣赏芬芳绽放的高山杜鹃。”于是,我们用高于西洋杜鹃近10倍的价格带回了3000株高山杜鹃幼苗。
回国后,经过多方分析论证,我们决定把高山杜鹃引进研究开发作为工作的重心。同年 “高山杜鹃引进及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被列入中-比两国政府科技合作计划。在国家科技部及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高山杜鹃引进研究工作。
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我们全面掌握并总结创新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北方气候条件的、包括从种苗繁殖到种苗及成品花生产、水的处理、施肥、基质土的配制、病虫害的防治和成品花的花期控制等各个环节的高山杜鹃栽培管理技术。
二 试验篇
高山杜鹃整套栽培管理技术研究的成功在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市场需求空前高涨,作为年宵用花的高档盆花还供不应求,但是我们的科研人员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每年都要筛选出一部分品种进行室外种植试验。
为了尽快筛选出适合我国园林景观绿化应用的高山杜鹃品种及找出最佳的栽培管理方案,科研人员对室外自然环境条件下种植高山杜鹃进行了多种方案的试验,每年选用不同的品种在室外分批进行露地种植试验,不断调整、总结、创新,并在自有基地室外试种成功的基础上,运用自我创新的高山杜鹃整套栽培技术相继在成都、上海、杭州、山东、大连、丹东等地室外种植成功。北京景山公园对此也产生了极大兴趣,考虑到北京的地理、气候条件,我们特地为其制定了一系列的种植方案,包括种植环境的选择、种植方式方法制定、草炭土、缓释肥的选用、水的处理以及品种的精心挑选,2005年4月,45株高山杜鹃共计十多个品种被平安护送到北京景山公园,并在我单位派去的专业技术人员协助下在景山公园安家落户,45株高山杜鹃在景山公园半山腰长势良好,被多家媒体关注。
三 创新篇
——千年野生高山杜鹃树桩落户石家庄
经过驯化的现代园艺栽培品种在应用试验中表现良好,野生的高山杜鹃是否也可以直接应用?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的科研人员在对现代品种室外试验种植的同时,对我国的野生高山杜鹃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研究。
从2001年开始,在省市科技部门及省安全局等多方支持和协助下,我们先后到江西、云南、四川和西藏等地对高山杜鹃野生资源的分布和品种情况进行实地考察。看到从海拔几百米到五千米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形态奇异、色泽艳丽,有的红艳如火,有的洁白似雪,有的金黄灿烂,有的甚至芳香宜人……特别是在西藏五千米海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在松针类物种都销声匿迹的地方,仍能看到密如丛林的高山杜鹃。“这么漂亮的高山杜鹃分布如此广泛,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在感叹的同时,心底酝酿着一个大胆的设想:高山杜鹃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气候,而是根部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高山杜鹃可以成功移植下山!经过大量的调研工作,我们收集到了20多个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
2004年初春,野生高山杜鹃树桩的下山移植试验工作正式开展起来。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山上生长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大树桩,有的好几百公斤重,在起挖和运输过程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每棵树桩上都带有许多伤口,为使其尽快形成育伤组织,技术人员对每个伤口哪怕是细小的只是蹭破皮的一点伤痕都要进行杀菌消毒。经过细心的伤口处理,并运用现代化的栽培技术,第一批野生高山杜鹃树桩移植成功,之后又陆续分两批移植了近300棵高山杜鹃野生树桩,移植成功率达90%以上,这在我国北方还是前所未有的。目前这些高山杜鹃野生树桩长势良好,花芽已经形成。新品种的培育工作也在进行中。
野生高山杜鹃在石家庄——夏季高温、冬季干冷,与其原生长环境气候差异巨大的条件下也能生长良好,证明当初李志斌所长的设想是对的,在中国花园中观赏高山杜鹃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专家们也认为石家庄燕赵种业园艺花卉研究所能将野生高山杜鹃移植成功是一个可喜的突破。野生高山杜鹃引种成功后,既可以开发生产高档次的盆花和树桩盆景用于园林绿化,也为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 成果篇
——石家庄燕赵种业园艺花卉研究所与中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展开初步合作
杜鹃花资源在我国多个省份分布广泛,野生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不是单靠一人一所的力量就能完成的,石家庄燕赵种业园艺花卉研究所在进行野生高山杜鹃异地移植保护的同时,一直在寻求合适的合作伙伴。经过考察筛选,最终把绣球抛给了中国科学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作为国家专设的杜鹃花保护基地,中国科学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也非常需要一个拥有过硬现代栽培技术的伙伴来加强自身的技术实力,提高对野生种质资源的繁衍生长的保护能力。两所合作,使我国野生高山杜鹃资源搭上国际现代化栽培技术的快车。
中国科学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简称“华西植物园”或“华西园”) 创建于1986年 ,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是刚刚故去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明洪教授经历10余年艰苦创业而建成的,并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四川省都江堰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不断发展。华西植物园位于川西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北30公里的龙池地区,景观多样,植被丰富,自然分布地植物即达2000余种,包括了横断山区地各种植被类型,在一些局部区域,自然分布地植物类群如杜鹃花、苔藓、蕨类等已具备了专类园地基础。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以引种、栽培、保存杜鹃花,以及中国西部横断山、东喜马拉雅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和亚高山野生花卉、占地60 hm2的龙池主园区,已搜集繁殖原始杜鹃种类达300多种,培育杜鹃花苗木20万株以上,杜鹃花专类园和自然群落总面积约100余公顷,不论是所搜集的杜鹃花种类还是园区面积均雄踞亚洲榜首,是中国杜鹃花面积最大的研究基地。2000年正式被命名为“中国杜鹃园”,并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题写园名。
石家庄燕赵种业园艺花卉研究所进行高山杜鹃引进、试验、产业化生产研究及野生杜鹃资源考察研究已有数十年。自1998年起,该项研究被列入中国-比利时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得到国家科技部、国家外专局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此外,我们还与荷兰、德国、捷克等国际高山杜鹃专业科研生产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多方面合作。经过几年的专家交流,各项技术已经成熟,总结创新出一整套高山杜鹃栽培管理技术,培育的高山杜鹃优质组培苗和各种规格的成品花,多次荣获省优产品称号,并有二十多项科技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高山杜鹃屡获全国花展金·银奖和优秀奖,在2005年香港花卉展览会荣获“最具特色奖”。2005年9月在四年一度的第六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再次荣获一金一银两个奖项。2006年参加两年一度的专业展会“中国杜鹃花展览会”又获得了高山杜鹃“引种驯化金奖”。所内进行的高山杜鹃和仙客来的研究生产工作居国内领先地位。种苗及成品花已销往全国各地,并多次用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会场布置。目前,全国最大的良繁及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从而达到年产高山杜鹃组培苗100万株,成品花10万盆的生产规模。在引进研究比利时高山杜鹃的同时投巨资开展了高山杜鹃资源调查和开发研究工作,先后四次组成考察团到江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调查研究,已获得20余种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高山杜鹃种苗资源,部分很快就能推向市场。同时进行的高山杜鹃野生古桩研究也开展顺利。
今年7月上旬,我所李志斌一行三人应邀专赴华西杜鹃园参观考察,就高山杜鹃野生资源保护开发事宜与该园的庄主任及有关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都认为有效保护、合理开发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在合作研究开发方面达成一致意向。
华西杜鹃园收集了丰富的野生杜鹃种质资源,石家庄燕赵种业园艺花卉研究所掌握了高山杜鹃现代化栽培的整套技术,并在野生杜鹃移植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双方在高山杜鹃的收集繁育科研生产方面各具优势,两家科研机构联手合作有利于我国杜鹃花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必将推动我国杜鹃花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 前景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绿地面积规划确定之后,对于绿化的生态效益、树种的生物多样性、景观的观赏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对构成园林重要基础之一的古树名木的选择更是要求严格。观赏效果好、适应能力强、适应范围广的树种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人们的青睐,而高山杜鹃以其独特的魅力必将成为高档园林绿化树种应用的新宠儿。
1、高山杜鹃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特色绿化植物
高山杜鹃花冠硕大、颜色丰富、花姿优美、株型漂亮,既有数十米高的乔木,又有仅10厘米贴地而生的垫状矮生小灌木,而且适应能力特别强,冬季–26℃不落叶,四季常绿,既可以观花,又可以观叶,叶花兼备,不仅可作高档盆花,还是园林绿化的珍贵树种和桩景,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其他树种无可比拟的。
高山杜鹃远渡重洋到欧美各国并在各大世界名园及私家花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是杜鹃花的原产地,有着丰富的品种资源,且分布很广,花名贵却不娇贵,在国内多个省份都能栽培种植。
无论现代园艺栽培品种还是野生的古树桩,高山杜鹃都表现良好,均已试种成功。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最具开发潜力的特色绿化植物。
2、高山杜鹃将成为我国高档园林绿化的新宠
我国在特色观赏植物研究开发方面较为落后,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是适宜我国北方地区种植的常绿阔叶树种及特色植物极度缺乏,只有大叶女贞、大叶黄杨、腊梅等个别品种,开花植物更是凤毛麟角。造成了冬季枯黄、冬景呆板、生态环境质量低下的状况。近年虽然尝试引进了一些国外彩叶树种,但许多品种却受其自身适应性的制约而不能广泛应用,急需开发观赏效果好且又适应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填补这个空白。
2008年奥运会是我国的重大盛事,而“绿色奥运”是其三大理念之一,围绕“办绿色奥运,建生态城市”的目标,首都北京、周边城市以及各大旅游城市都在加强绿化美化建设。国内对绿化苗木特别是高档特色观赏植物的需求必将急骤上升。
高山杜鹃作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不仅观赏效果好,而且适应能力强,已经享誉全国,可以适时填补国内高档特色观赏植物稀缺的空白,满足国内的大量需求。
3、高山杜鹃开发应用研究有利于珍稀野生资源的保护及开发新品种
我国杜鹃花资源丰富,但有些珍稀品种如蓝果杜鹃、大树杜鹃等品种却濒临灭绝,在进行产地自然生长保护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原生种迁地保护,运用现代化栽培技术措施进行有效地扩繁和生长管理。
我国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开发应用的却很少,作为原产地,却需要大量地从国外引进品种。加强对野生高山杜鹃的开发应用,在保护原生种的基础上,有待于开发出更多的新品种。
高山杜鹃已经享誉全国,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高山杜鹃必将成为我国高档园林绿化乃至整个花卉产业一个晶莹灿烂的亮点。